饲料频道 >> 当前新闻  

如何检测小麦面粉中的呕吐毒素

来源:食安科技  2018年09月04日  点击:546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称呕吐毒素,是镰刀菌属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等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其广泛存在于小麦、大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中。人和动物长期大量摄入DON后会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造成呕吐、腹泻、厌食、恶心、神经紊乱等毒性效应。

DON的性质十分稳定,烘焙、高温、高压等食品加工方法对它的影响很小,120℃的高温仍然不能使其降解,当温度升高到210℃处理30~40min才能被破坏


为减少DON对人类的危害,目前很多地区和国家都制订了相应的标准来限制粮食中DON的含量,《GB2761-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中规定谷物及其制品中DON的限量为1000μg。


一、呕吐毒素的产生

呕吐毒素的产毒菌株适宜在潮湿的条件下生长,因此多阴雨年份小麦呕吐毒素的污染状况相对严重。若小麦收获后不能及时晾晒致使籽粒中水分过高,则霉菌继续生长,进而导致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持续增加。

二、呕吐毒素在小麦中的分布

呕吐毒素主要分布在小麦籽粒中的皮层部位,小麦经过磨粉等初期加工后,占总量的50-60%毒素可转移至麸皮中。因此经加工而成的小麦粉(面粉)中的呕吐毒素含量相比未加工的小麦籽粒大幅降低。


三、呕吐毒素在小麦粉(面粉)中普遍存在

呕吐毒素污染广泛存在于全球,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潮湿的温带,污染相对较其它国家和地区严重。因此尽管经过初加工、精加工等处理工艺,视小麦原料产地来源的不同,部分小麦粉(面粉)中依然会存在少量的呕吐毒素,这是正常现象。只要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四、全麦粉的食用要有选择

目前我国粮食可食用率仅在65-70%,也就是说1吨小麦仅得到0.6吨精面粉,其余的胚乳外层被打磨掉。全麦粉更好的保留了小麦中多种营养素和活性成分,部分消费者对全麦粉青睐有加。我国《粮食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中也明确定规定:“推进全粮食健康食品的开发”,“鼓励增加全粮食营养健康食品的摄入”。由于全麦粉麸皮脱去的较少(或完全不脱),因此呕吐毒素的去除率较精面粉要低一些。消费者可根据原料产地选择呕吐毒素含量更少的五、小麦与小麦粉(面粉)的储存

收获后的小麦尽可能在低温、通风环境中储存。小麦粉(面粉)贮藏的要注意防潮,通风良好,家中不要大量堆放;尤其是雨水多、气温高、湿度大的夏季,小麦粉(面粉)在布口袋里很容易吸潮结块,进而被污染霉变。

“呕吐毒素”超标小麦不能喂猪

记者了解到,“呕吐毒素”主要存在于小麦表皮里,通过加工可以显著降低毒素含量,市民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的面粉,那就都是安全的。专家建议,“呕吐毒素”含量超标的小麦,还是可以做饲料用的,不过最好别喂猪。

鸡鸭牛羊等动物的耐受性比较好,可以喂食这一类饲料。


霉菌毒素污染要特别注意

饲料中应用最多的饲料原料是富含能量的玉米和小麦。在亚洲许多地区,大米也用作饲料原料。但值得注意的是饲料原料容易被霉菌毒素污染。

国际饲料工业联合会201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主要饲料原料(包括玉米、小麦、大豆、大米额DDGS)在1月份到9月份期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动物饲料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由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产生的,包括黄曲霉毒素(Afla)、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烟曲霉毒素(FUM)和赭曲霉毒素(OTA)。在检测中,发现73%的样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超过了检测的上限。

因此无论饲料厂家还是养殖户购买饲料原料时都要特别注意。安徽肥东县一养殖户购买的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导致猪只大量死亡,直接损失高达300多万元。肥东县畜牧水产局检测结果显示: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为1448.4μg,该数据超国家饲料卫生强制标准近两倍。

饲料是动物生产中最重要的要素,其中成本占总成本的份额最高可达70%。生产优质饲料对畜牧业来说非常重要,但由于霉菌毒素污染谷物不可避免,使生产优质饲料难之又难。因此,为消除霉菌毒素的影响,霉菌毒素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声明:本网站凡注明有“【独家】”的内容,其作品制作权均属国际畜牧网所有。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国际畜牧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详见本网版权声明及豁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