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频道 >> 当前新闻  

玉米现在的涨势也许只是个开始

来源:财富农业  2020年12月31日  点击:1698

山东及华北地区这几天玉米价格也在上涨,而且山东地区在连续三天内涨幅不小。前段时间山东和华北地区的农民都比较郁闷,眼看着东北玉米主产区的粮价在“嗖嗖”上涨,而自己所在的地区却没多大起色。那时候我们就说,山东和华北地区的涨价还没到时机,后期一定会涨,而且涨幅会超过东北。

在国内玉米存在缺口下,没有一个地区有能力把价格降下来,价格必然是全国联动。暂时性的不涨只是因为客观原因不成熟而已,华北和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一直和东北形成倒挂的原因就是水分不达标。

这次涨价有人说是东北贸易商大量迁移进关收购所致,其实这个消息是被放大了不少,东北贸易商进关收购的人数并没有多到可以抬升关内玉米价格的程度。

这次涨价和天气有很大关系,山东地区的雨雪持续数日,到货量自然减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水分也在降低,很多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收购的力度在加大,收购的条件也放宽不少,都知道竞争越来越激烈,先下手为强,随着水分的降低,价格还是会涨,而且涨幅不会比东北逊色。

之前春节前市场上最大的利空消息就是三方资金,现在看山东等地也可以做三方资金的融资了,可以说今年国家下放资金的规模是挺大的,这也是一些大宗商品持续涨价的一个原因吧。

因为2020年“口罩时间”的影响,各国外贸受到一定制约,都在尽力拉动内需,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国内存在最大消费潜力的就是农民,农民基数比较大,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比例也会增加,政策向三农倾斜,也是有宏观考虑。

而且多年来,粮食价格都在地位徘徊,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大环境比较宽松,粮食市场整体向好,玉米有存在缺口,涨价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很多人纠结玉米究竟能涨到什么价位,是2800元/吨还是3000元/吨?这真的不会有一个鲜明的界定,大趋势涨势,但是在不同时期还有不同的情况发生。如果现在就能把价格定位,那就不叫市场了。

今年也有被高价吓退的贸易商,按照以前的操作手法肯定不能适应市场,现在东北贸易商只要还在收购的,就是赔钱,基本没有顺价。企业涨一分,基层卖粮就跟着涨一分,甚至敢涨二分,一点中间利差的空间都没有。

很多贸易商,还是站位比较高,抛开眼前利益看的更长远,国际,国内,玉米本身的价值都做了详细的分析,才敢“冒险”,过去的那种身在玉米市场只看玉米本身的经营模式已经被淘汰。

目前,东北也好,华北,山东也罢,除了涨价没有其他选择,虽然国家再次提名山东的涨势,可是在没有有效供给下,企业不提价抢收,大量建立库存还能有其他解决途径吗?

今天有消息称,通辽东郊直属库收购价格做了调整,国标三等及以上的玉米,容重≥660/L,价格为1.33元/斤。国家还是带头涨价,第二梯队怎么能不涨价呢?

有很多媒体都在抨击贸易商“囤积居奇”,其实如果能顺价盈利,贸易商为什么会把玉米存在库房睡觉,不要单纯攻击商人为利,企业不也是为了盈利而抢粮吗,就连国家也是顺应市场价格,把拍卖粮底价调高。怎么就非得要求贸易商“赔钱”进入流通那?这不符合市场规律。

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说有关部门的一些数据失真,这也是造成玉米市场“混乱”的一个原因,面对自己不相信的数据,民众只能凭借自己的判断来做决定。

几年内过亿吨的玉米拍卖一空,而在没有临储补充市场下,一味强调进口,替代这些附加条件,难免让人产生疑问。从春天就把玉米的价格和小麦“锚定”在一起,但是却始终没有制约住玉米的价格。一年7200万吨的政策玉米投放,现在小麦除去口粮需求,还会有多大数量进行替代。

进口玉米不但在涨价,而且一些国家还在“甩锅”中国,认为是中国激增的进口才引起国际粮价的波动。

大豆价格上涨时,千方百计“压制”玉米价格,现在玉米已经进入危机时期,又鼓励种植结构调整,很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水稻价格这么低,甚至很多农户都赔钱种植,相关部门却充耳不闻,几年后水稻会不会再走玉米的“老路”。

玉米价格在春节前真的看不到利空消息,虽然央视再次点名山东这次涨价,但是也得遵循市场规律,今年卖粮的进度始终没有高点,zai怎么涨价这一点点粮源也极其有限了,靠震荡刺激上量根本不可能。年后的补库还是会有激烈的竞争。

关键词: 饲料 饲料厂
声明:本网站凡注明有“【独家】”的内容,其作品制作权均属国际畜牧网所有。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国际畜牧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详见本网版权声明及豁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