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频道 >> 当前新闻  

“以销促养”加快饲料技术战略落地 — “中国蛋鸡十年”佟建明专访

来源:《国际家禽》  2018年12月06日  点击:10022

随着蛋鸡良种化水平逐步提升特别是国产蛋鸡新品种愈加丰富,中国市场上蛋鸡日粮营养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如何针对不同的品种、阶段、地域、季节、规模及生产环境开发出最佳的营养方案,对充分发挥蛋鸡良种的遗传潜力至关重要。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下称“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佟建明在接受《国际家禽》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将重点推广蛋鸡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其是否能够落地发挥作用则要看蛋鸡养殖企业能否成功建立起“先测后吃”的技术管理系统。佟建明同时担任体系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他还分享了在体系饲料配制技术岗位研发的一种蛋鸡无抗养殖技术。目前,此技术已在国内蛋鸡养殖企业得到成功试验,下一步计划向全国推广。

《国际家禽》:您在体系营养与饲料研究室科研和推广承担着哪些国家任务?每一阶段是否有数字目标?

佟建明:不同专业技术,其技术指标设置和评价会有所不同,但原则上应该是一致的。营养与饲料研究室针对实际生产情况和产业健康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不同阶段有明确的研究室总体目标,量化目标主要体现在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中。体系成立了十年,主要可分为二个阶段:2008年至2015年,2016年至今。研究室第一阶段的总体目标是节粮环保,第二阶段的总体目标是精准营养与饲料。各岗位专家有明确的任务内容和量化的技术指标,对于某项具体技术可依据实际应用情况而定,未做统一规定。

在体系内,营养与饲料研究室所解决的产业技术问题主要分为五个方面:营养需要、营养价值评定、饲料配制、资源开发和营养调控。每个方面技术的侧重点有明显差异,但应用对象应包括各世代种鸡和不同品种的商品代蛋鸡,以及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生长环境下的蛋鸡。受经费和试验条件所限,目前目标主要锁定在市场占有率居前4-5位品种的商品蛋鸡。


今后还将针对差异化鸡蛋生产技术、区域性饲料技术、饲料资源开发等实际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从岗位科学家角度努力实现产学研融会贯通。

《国际家禽》:从2008年体系成立至今,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和成效?未来三年是怎样规划的?

佟建明:研究室累计制订标准13项。其中,牵头制订国家标准3项:(《玉米干全酒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通用要求》、《饲料添加剂 木聚糖酶》);制定行业标准2项(《饲料添加剂 枯草芽孢杆菌》、《畜禽养殖场档案规范》);制订山东地方标准7项;参与制订《饲料卫生标准》1项;获得授权专利27项;出版专著9部;3人晋升副高级职称;5人晋升正高级职称;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培养研究生70余名。

正在广泛推广的饲料添加剂产品主要有:饲料主要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这是一种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饲料添加剂产品,能够同时降解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等多种主要霉菌毒素,克服了传统物理化学去毒方法效果不稳定、营养成分损失大等缺点,有效预防了霉菌毒素对蛋鸡饲料的污染及安全问题;苜草素饲料添加剂,这是一种从天然苜蓿植物中提取而得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可以显著增强蛋鸡免疫机能,同时具有调节脂肪代谢和抗氧化作用。其综合效果可以提高蛋鸡的抗病力,预防蛋鸡脂肪肝,延长产蛋周期。产品在2015年被正式批准生产销售,目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并开始在全国销售。

我们也在积极倡导并推广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这是研究室十三五的重点任务,其目的在于从目标倒逼蛋鸡饲料技术开发与技术体系建设。根据对蛋鸡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我们认为精准计划精准预判是蛋鸡养殖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条件,满足这一条件实际上就是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的终极目标。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能否落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养殖企业能否成功建立起先测后吃的技术管理系统。今后三年将继续围绕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开展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同时整理集成以先测后吃为目标的饲料生产配套技术。

关于抗生素替代问题,我们一直在这一方向上努力。1990-2000年,我们主要开展了饲用抗生素研究;2000年至今,我们一直在开展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研究;2008年之后,我们专注开展蛋鸡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研究。我国明确规定,在蛋鸡养殖中禁止使用任何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治疗用除外),如果为了治疗而使用了抗生素,应及时丢弃相关鸡蛋,以避免药残鸡蛋流入市场。理论可行,现实难为。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出产蛋期间无抗养殖技术,那将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鸡蛋中抗生素残留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从微生物、植物提取物中获取了有可能替代饲用抗生素的理想成分,并在实验室水平上,以“A50”作技术载体,集成开发成功了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对于这项技术,在5000只规模上,开展了同一鸡舍、连续4批次(连续4年)的验证试验工作。结果证明,不用抗生素完全可以保障蛋鸡360天健康,即开产之后直到500天淘汰,入舍鸡平均产蛋量16-19公斤/只,死淘率6%-8%,料蛋比2.2-2.6,我们暂时称其为蛋鸡无抗养殖360技术。通过这项技术我们既能根本保证鸡蛋中无抗生素残留,同时也能有效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我们计划在2019年,以推广A50技术产品为手段,开展蛋鸡无抗养殖360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我们研究室在今年3月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对十三五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认真讨论,并以会议纪要形式发表在体系工作简报上。首先,讨论明确了蛋鸡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5个营养与饲料瓶颈问题。然后,落实了解决技术问题的牵头人。5个瓶颈问题及牵头人分别是:产蛋后期蛋壳质量改善技术问题(牵头人齐广海)、国产主导蛋鸡品种的营养需要问题(牵头人马秋刚)、蛋鸡饲料营养价值快速评估技术问题(牵头人林海)、蛋鸡脂肪肝综合征预防技术问题(牵头人佟建明)、蛋鸡肠道健康保障技术问题(牵头人邹晓庭)。今后将从解决具体技术问题入手,落实完成研究室的重点任务。

《国际家禽》:营养饲料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是如何与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的?

佟建明: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与体系22个综合试验站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对接,从对接目的出发,大体分为三种:

一种是合作试验型。这种对接形式的主要目的是开展技术验证和示范,这对我们研究室来讲很重要,也很必要。因为有些技术验证工作需要特殊条件,比如颗粒料试验。为了获得充足的验证数据,必须在相当规模的养殖条件下,并同时具备颗粒料生产条件,才能获得令人信服的依据。比如我们正在与体系的昌吉综合试验站(新疆阜康市福康源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孝感综合试验站(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对接)共同开展颗粒料试验。

另一种是技术推广型。通过与体系综合试验站对接,联合开展多种多样的技术研讨会和技术培训会,比如与体系的平谷综合试验站(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邯郸综合试验站(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保定综合试验站(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杨凌综合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这样的对接比较频繁。这种对接方式有利于促进饲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以饲用微生物为例,十年前大部分养殖企业对其使用还保持观望态度,如今,饲用微生物已经成为蛋鸡产业普遍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大家对其改善环境和改善蛋壳质量的功能越来越认可,这应与综合试验站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这类产品的广泛推广使用,对减少抗生素使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鸡蛋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一种是合作研究型。比如与平谷综合试验站和邯郸综合试验站对接,目前以研究型对接方式所开展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营养需要量方面的研究。今后还将针对差异化鸡蛋生产技术、区域性饲料技术、饲料资源开发等实际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从岗位科学家角度努力实现产学研融会贯通。

《国际家禽》:从2008年查处添加三聚氰胺到2018年检出含违禁抗生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国内蛋鸡饲料业发生了哪些改变?

佟建明:大致情况是养殖者普遍重视了药物使用,市场上药残鸡蛋还时有发现,消费者无所适从,保障无抗蛋鸡生产仍是蛋鸡产业发展正在面临的难题之一。我们一直在努力,对于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前面已经做了一些简要介绍。通过前期的研究工作和实验室内的反复验证,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可以保障蛋鸡开产后360天健康产蛋,从而确保无抗鸡蛋生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和2018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农业农村部也已启动实施“2018-2021年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以此看,解决减抗化蛋鸡养殖这一难题势在必行。20185月,农业农村部向体系征集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并准备整合力量突破解决。在这次征集活动中,我们与体系孝感综合试验站联合提出了减抗化蛋鸡养殖技术示范与应用的建议。为了切实解决减抗化蛋鸡养殖难题,建议政府部门选择合适的综合试验站,对A50技术适当提供补偿性验证经费支持,在3万只/栋、5万只/栋、10万只/栋鸡舍条件下开展蛋鸡无抗养殖360技术的验证示范工作,目标是在2-3年内实现全国蛋鸡产业无抗养殖360天,让药残鸡蛋在市场上彻底消失。

《国际家禽》:随着国内蛋鸡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的提升,未来国内蛋鸡养殖企业使用饲料的模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佟建明: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我看来,我国蛋鸡养殖模式一定会发生改变,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认为新时期的总体特征应该是以销促养。从养殖目的出发,可分为普通蛋鸡养殖,差异化蛋鸡养殖和休闲式蛋鸡养殖三种类型;在规模上,普通蛋鸡养殖将向更大规模、集中度更高模式发展;差异化蛋鸡养殖将呈现独立或相对独立发展,规模适中;另外,休闲式蛋鸡养殖将在城市周边蓬勃发展,总体规模较小,但在蛋鸡产业中也将占有一席之地。三种蛋鸡养殖类型都将在新时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养殖场养殖规模不断加大,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链中相连环节的界限更为清晰,效益更为可观。另外,饲料环节有可能通过股票和期货经营方式缓解原料市场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效益,这在经营上更需要相对独立。

还有就是从事养殖业的人员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我认为这个原因更重要,新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高,对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动方式的诉求强烈,更追求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从而摆脱过去又脏又臭又繁重的体力劳动。从生产过程和技术可行性分析,只有独立和专业化发展饲料生产,人们的这些需求才能得到极大满足,从而保证养殖者和鸡群,都能生活在充满福利的环境条件中。因此,在我看来,蛋鸡饲料生产将不断向专业化和独立(或相对独立)化发展,技术水平也将随之越来越高。
声明:本网站凡注明有“【独家】”的内容,其作品制作权均属国际畜牧网所有。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国际畜牧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详见本网版权声明及豁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