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新闻  

中国大豆进口拐点是否已到

来源: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  2022年04月21日  点击:5485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大豆进口量9652万吨,比2020年下降381万吨,在2020年突破1亿吨、创历史新高后有所减少。这是中国大豆进口持续增长趋势中短暂回落的插曲,还是中国大豆进口由增到减的拐点?笔者更倾向于后者,认为无论是从大豆进口数量变化走向看,还是大豆供需趋势看,中国大豆进口拐点大概率已经到来。未来一段时期即便还有增长,那也是受国际国内市场波动导致的短期变化,因为趋势一旦形成,就难以再有大的逆转。

从进口数量变化看,中国大豆进口已过快速增长期,进入缓慢增长乃至由增转降区间。中国是大豆原产国,大豆在中国长期以来是优势种植品种。1995年前,中国进口大豆数量很少,国产大豆在满足消费的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出口,多年保持净出口。

21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呈加快扩大态势,2013年前每隔3~4年大豆进口量新增1000万吨,2014年至2017年每隔1~2年大豆进口量新增1000万吨,2017年创9554万吨的阶段高点;2018年、2019年受中美经贸摩擦及国内非洲猪瘟导致生猪产能下降等影响,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至8800多万吨的水平,2020年再次恢复增长至10033万吨,首次突破1亿吨,2021年有所回落。那么,仅从数据上看,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在快速增长后有增速趋缓乃至稳中有降的势头吗?考虑到前几年大豆进口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我们取2018—2021年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平均值,为9337万吨,低于2017年的历史高点。我们再用年均增长率数据看一下。2011—2015年、2016—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2%、3.8%,“十三五”时期增速已明显收窄。因此,从数据趋势上看,中国大豆进口已进入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的阶段,2020年的1亿吨很可能就是中国大豆进口量峰值。从国际经验看,饮食文化与中国类似的东亚国家日本、韩国也经历了大豆进口量先增后降至趋于平稳的历程。日本2003年大豆进口量达517万吨的历史高点,随后逐年下降,2011年以来稳定在300万吨左右;韩国1997年大豆进口量达157万吨的高点,随后波动下降至120万吨左右。

从中国大豆消费看,已经进入消费增长平稳期,稳中有降的苗头开始显现。20余年时间,中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背后是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拉动。道理很简单,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动物蛋白需求日益增长,带动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大豆豆粕消费与日俱增,是大豆进口增加的主要驱动力。

同时,大豆压榨产生的豆油也满足了居民食用油消费增长需要,目前占据国内食用油消费的半壁江山。但人均动物蛋白和食用油的消费增长是有天花板的。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都大体经历了人均肉蛋奶消费量从增长到逐步平稳的过程,中国也将经历这一过程,并且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人均肉蛋奶消费稳定期。近年来,中国肉蛋奶的产量增速已明显放缓,1991—2000年中国肉蛋奶总产量年均增速7.1%,此后10年降至4%,2011—2020年年均增速降至0.5%。作为畜禽养殖最主要的饲用蛋白原料来源,大豆需求量增速势必相应下降。此外,近年中国养殖行业加大低蛋白日粮配方推广力度,也促进了饲用豆粕的减量替代,并且未来仍有较大的潜力。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饲料企业豆粕用量比上年增长5.7%,远小于工业饲料产量16.1%的增幅。

据专家测算,2021年全国养殖业饲料消耗量约为4.5亿吨,豆粕用量在饲料中的占比为15.3%,比2020年下降2.4个百分点,节约豆粕饲用量108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从食用油消费看,当前中国居民每年人均食用油表观消费量(产量加净进口)约23.8公斤,已明显高于19.4公斤的国际平均水平。未来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预计国民人均食用油消费水平很可能呈稳中有降的趋势,并且人均消费下降的影响会逐步超过人口数量增加的影响,再加上食用油消费更加多元化特色化,使得豆油的总消费量由升转降。

从生产看,国内大豆油料进入生产恢复周期,未来对大豆进口将有一定程度的替代。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消费拉动,中国大豆生产在“十三五”期间有所恢复,2020年度种植面积达1.48亿亩,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约4600万亩。2021年由于玉米价格大幅上涨、面积增加较多,导致大豆面积下降至1.26亿亩。2022年,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中国将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在各项政策大力支持下,预计2022年中国大豆面积将明显恢复,整个“十四五”期间有望保持稳中有增趋势。

初步估计,2022年东北产区新增大豆面积1200万亩以上,再加上通过增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折算大豆面积800万亩以上,预计全国大豆面积较上年增加2000万亩以上,产量增加300万吨至1900万吨。近年来,中国大豆食用消费量稳定在1600万吨左右,增产的国产大豆除满足食用需求外,一部分将进入压榨消费,对进口大豆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

综合国内外大豆进口量变化特点、中国大豆供需形势变化及未来趋势,近一两年中国大豆进口拐点很可能已经到来。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增转降不会是断崖式的快速大幅下降,而是长期缓慢下降后稳定在合理水平,降多少、怎么降、降至什么水平,取决于国内外大豆生产、贸易等整个产业链相应的调整和适应。受自然灾害、资本炒作等影响,国际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内外价差的变化也会对中国大豆进口阶段性趋势带来明显影响,需要客观理性看待,积极主动应对。

关键词: 饲料 大豆
声明:本网站凡注明有“【独家】”的内容,其作品制作权均属国际畜牧网所有。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国际畜牧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详见本网版权声明及豁免声明)